853| 1
|
[其它] 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完整版李述桐 |
附:x86汇编语言-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完整文字版和源代码 pdf 课程介绍: 适用人群 了解数制,懂得二进制、十六进制,能够在二进制、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换算,具有计算机的使用经验。 课程概述 作者亲自授课,以本书为蓝本加以拓展和细化,并附有原书课后习题的解析。不需要过多的基础即可听懂! 课程大纲: 1--课程说明 2--汇编语言的前世今生 [2.1]--引子 [2.2]--用电来表示数字 [2.3]--二进制加法机 [2.4]--具有记忆功能的器件——寄存器 [2.5]--带寄存器的加法机 [2.6]--能做四则运算的机器 [2.7]--机器指令 [2.8]--内存 [2.9]--自动计算 [2.10]--处理器 [2.11]--汇编语言的诞生 3--认识8086处理器 [3.1]--8086的通用寄存器 [3.2]--8086的内存访问和字节序 [3.3]--程序的分段 [3.4]--程序的重定位难题 [3.5]--段地址和偏移地址 [3.6]--8086内存访问的困境 [3.7]--8086选择段地址的策略 [3.8]--8086的内存访问过程 [3.9]--逻辑地址和分段的灵活性 4--原书第1版第2章检测点和习题解析 5--汇编语言和汇编软件 [5.1]--创建汇编语言源程序 [5.2]--Notepad++的下载和使用 [5.3]--下载和安装编译器NASM [5.4]--编译汇编语言源程序 [5.5]--下载和使用配套源码及工具 [5.6]--将编译功能集成到Notepad++ 6--原书第1版第3章检测点和习题解析 7--如何执行编译好的程序 [7.1]--8086加电或者复位时的状态 [7.2]--8086地址空间的分配 [7.3]--跳转指令 [7.4]--硬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[7.5]--一切从主引导扇区开始 8--虚拟机的安装和使用 [8.1]--安装VirtualBox虚拟机管理器 [8.2]--创建VirtualBox虚拟机 [8.3]--虚拟硬盘简介 [8.4]--在Windows下创建虚拟硬盘并安装操作系统 [8.5]--在Linux下创建虚拟硬盘并安装操作系统 9--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 [9.1]--带调试功能的虚拟机 [9.2]--安装Bochs虚拟机 [9.3]--为Bochs虚拟机安装虚拟硬盘 [9.4]--创建主引导扇区程序 [9.5]--将程序写入硬盘主引导扇区 [9.6]--用调试器观察程序的执行 10--原书第1版第4章检测点和习题解析 11--在屏幕上显示文本 [11.1]--显卡和显存 [11.2]--准备访问文本模式下的显存 [11.3]--字符的编码和显示属性 [11.4]--文本模式下的显存操作 [11.5]--MOV指令的形式和机器码 [11.6]--列表文件的创建和使用 [11.7]--在汇编程序中使用标号 [11.8]--段间直接绝对跳转指令 [11.9]--在Bochs中运行和调试写屏程序 [11.10]--在VirtualBox中运行写屏程序 [11.11]--主引导扇区执行时的内存布局 [11.12]--使用标号计算跳转的偏移地址 [11.13]--使用寄存器的绝对间接近跳转 [11.14]--使用相对偏移量的短跳转和近跳转 12--在屏幕上显示数字 [12.1]--显示数字的基本原理 [12.2]--无符号数除法指令div [12.3]--在调试器里验证除法操作 [12.4]--异或指令xor的用法 [12.5]--加法指令add的用法 [12.6]--使用标号访问内存数据 [12.7]--段超越前缀的使用 [12.8]--显示标号的汇编地址 13--阶段性重点内容总结 14--循环、批量传送和条件转移 [14.1]--跳过非指令的数据区 [14.2]--逻辑段地址的重新设定 [14.3]--串传送指令和标志寄存器 [14.4]--NASM的$和$$记号 [14.5]--使用循环指令LOOP分解数位 [14.6]--基址寻址和INC指令 [14.7]--数字的显示和DEC指令 [14.8]--基址变址寻址和条件转移指令 15--计算机中的负数 [15.1]--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 [15.2]--减法指令SUB和求补指令NEG [15.3]--计算机如何区分对待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 [15.4]--有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 [15.5]--有符号数的符号扩展指令 16--阶段性知识总结和拓展 [16.1]--8086的标志寄存器 [16.2]--条件转移指令和CMP指令 [16.3]--原书第1版第6章检测点和习题解析 17--从1加到100并显示结果 [17.1]--字符串的定义和累加过程 [17.2]--栈的原理和使用 [17.3]--栈在数位分解和显示中的应用 [17.4]--在调试器里观察栈操作的状态 [17.5]--进一步认识栈和栈操作的特点 [17.6]--逻辑或指令OR和逻辑与指令AND 18--INTEL8086处理器的寻址方式 [18.1]--寄存器、立即数和直接寻址 [18.2]--基址寻址 [18.3]--变址寻址 [18.4]--基址变址寻址 [18.5]--原书第1版第7章检测点和习题解析 19--硬盘和显卡的访问与控制 [19.1]--离开主引导扇区 [19.2]--给汇编语言程序分段 [19.3]--控制段内元素的汇编地址 [19.4]--加载器和用户程序头部段 [19.5]--加载器的工作流程和常数声明 [19.6]--确定用户程序的加载位置 [19.7]--外围设备及其接口 [19.8]--输入输出端口的访问 [19.9]--通过硬盘控制器端口读扇区数据 [19.10]--过程和过程调用 [19.11]--过程调用和返回的原理 [19.12]--加载整个用户程序 [19.13]--用户程序的重定位 [19.14]--比特位的移动指令 [19.15]--转到用户程序内部执行 [19.16]--8086的无条件转移指令 [19.17]--用户程序的执行过程 [19.18]--验证加载器加载和执行用户程序的过程 [19.19]--书中第八章用户程序概述 [19.20]--与文本显示有关的回车、换行与光标控制 [19.21]--回车的光标处理和乘法指令MUL [19.22]--换行和普通字符的处理过程与滚屏操作 [19.23]--8086的过程调用方式 [19.24]--通过RETF指令转到另一个代码段内执行 [19.25]--在程序中访问不同的数据段 [19.26]--使用新版FixVhdWr写虚拟硬盘并运行程序 [19.27]--原书第一版第8章习题解析解答 20--中断和动态时钟显示 [20.1]--中断和硬件中断 [20.2]--中断控制器简介 [20.3]--中断号、中断处理过程和中断向量表 [20.4]--实时时钟、CMOSRAM和BCD编码 [20.5]--实时时钟芯片的中断信号 [20.6]--安装0x70号中断处理过程 [20.7]--启用更新周期结束中断 [20.8]--用TEST指令等待更新周期结束 [20.9]--读取BCD码的时间并在屏幕上显示 [20.10]--用NOT指令反转时间分隔符的颜色 [20.11]--使用IRET指令从中断过程返回 [20.12]--用停机指令HLT使处理器进入低功耗状态 [20.13]--内部中断和软中断 [20.14]--BIOS中断概述 [20.15]--使用BIOS功能调用接收并显示键盘输入 [20.16]--原书第9章检测点和习题解析 21--32位x86处理器编程架构 [21.1]--IA-32架构和保护模式 [21.1]--IA-32架构和保护模式_ev (3).mp4 [21.2]--寄存器的扩展和扩充 [21.2]--寄存器的扩展和扩充_ev (3).mp4 [21.3]--32位处理器的内存访问概况 [21.4]--32位处理器的寻址方式概况 [21.5]--选修-流水线技术 [21.6]--选修-高速缓存技术 [21.7]--选修-乱序执行技术 [21.8]--选修-寄存器重命名技术 [21.9]--选修-分支目标预测技术 22--进入保护模式 [22.1]--保护模式是要保护什么 [22.2]--全局描述符表GDT和全局描述符表寄存器GDTR [22.3]--准备创建全局描述符表 [22.4]--描述符的分类 [22.5]--存储器的段描述符-段的类型和基地址 [22.6]--存储器的段描述符-段界限及访问控制位 [22.7]--安装存储器的段描述符 [22.8]--加载全局描述符表寄存器GDTR [22.9]--开启处理器的第21根地址线A20 [22.10]--通过设置寄存器CR0的PE位进入保护模式 [22.11]--描述符高速缓存器和保护模式下的内存访问 [22.12]--在调试器中观察实模式和保护模式的内存访问 23--指令的格式及其操作尺寸 [23.1]--80286的16位保护模式 [23.2]--16位处理器的指令操作尺寸 [23.3]--32位处理器的指令操作尺寸 [23.4]--x86的指令格式-操作码和立即数部分 [23.5]--x86的指令格式-ModRM和偏移量部分 [23.6]--x86的指令格式-SIB部分 [23.7]--x86的指令格式-指令前缀部分 [23.8]--处理器的默认操作尺寸和相关指令前缀 [23.9]--用伪指令bits生成16位和32位模块 [23.10]--描述符和段描述符高速缓存器的D位 [23.11]--进入保护模式后立即切换到32位模块并使用32位默认操作尺寸 24--存储器的保护 [24.1]--话说MOVDS,AX和MOVDS,EAX [24.2]--修改段寄存器时的保护 [24.3]--代码段执行时的保护 [24.4]--用向上扩展的段做为栈段 [24.5]--向上扩展的段用做栈段时的保护 [24.6]--访问普通数据段时的保护 [24.7]--内存线性地址的回绕特性 [24.8]--用向下扩展的段做为栈段 [24.9]--向下扩展的段用做栈段时的保护 [24.10]--通过别名来实现段的共用和共享 [24.11]--冒泡排序法的基本原理 [24.12]--32位操作尺寸下的LOOP指令 [24.13]--数据交换指令XCHG 25--保护模式程序的动态加载和执行 [25.1]--本章的目标和内容提要 [25.2]--内核的结构和加载前的准备工作 [25.3]--准备为内核的每个段创建和安装描述符 [25.4]--段描述符的创建和BSWAP指令 [25.5]--进入内核执行 [25.6]--进入内核后显示文本信息 [25.7]--用CPUID指令取得处理器品牌信息并显示 [25.8]--准备加载用户程序 [25.9]--预读用户程序并得到它的大小 [25.10]--条件传送指令簇CMOVcc [25.11]--计算以512字节为单位的用户程序总长度 [25.12]--内存分配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[25.13]--内存分配的简易实现过程 [25.14]--加载用户程序 [25.15]--准备安装用户程序的段描述符 [25.16]--用SGDT和MOVZX指令确定GDT的位置 [25.17]--安装新描述符并生成选择子 [25.18]--安装用户程序的段描述符并回填选择子 [25.19]--用户程序的执行和退出 [25.20]--在虚拟机上观察内核的加载以及用户程序的执行与退出 26--用户程序编程接口及其实现 [26.1]--内核与用户程序之间的栈切换问题 [26.2]--在内核中为用户程序提供编程支持 [26.3]--用户程序中的符号地址检索表 [26.4]--内核程序中的符号地址检索表 [26.5]--串比较指令CMPS [26.6]--串比较的方向和重复前缀 [26.7]--使用外循环依次取得用户SALT表的每个条目 [26.8]--使用内循环依次取得内核SALT表的每个条目并进行比较 [26.9]--在用户程序内使用内核编程接口读硬盘和显示文本 [26.10]--在虚拟机上验证程序的执行 [26.11]--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一个双字以及PUSHAD、POPAD和XLAT 27--任务和任务的创建 [27.1]--任务:概念和组成 [27.2]--使用任务控制块保存任务基本信息 [27.3]--将任务控制块加入任务控制块链表 [27.4]--通过栈传递例程参数以及立即数的压栈指令 [27.5]--段寄存器的压栈和出栈以及栈的随机访问机制 [27.6]--创建任务的局部描述符表LDT [27.7]--在当前任务的LDT中安装描述符 [27.8]--LDT描述符的格式和LDT描述符的创建 [27.9]--创建任务状态段TSS [27.10]--TSS描述符的格式和TSS描述符的创建 [27.11]--用带参数的RET指令返回调用者 [27.12]--加载任务寄存器TR和局部描述符表寄存器LDTR [27.13]--在虚拟机上验证任务的执行 28--特权级和特权级保护 [28.1]--特权级保护的必要性和特权保护机制 [28.2]--当前特权级CPL [28.3]--描述符特权级DPL [28.4]--任务公共部分和私有部分的特权级划分 [28.5]--依从的代码段 [28.6]--门描述符和调用门 [28.7]--本章程序说明及特权级检查的时机 [28.8]--请求特权级RPL [28.9]--请求特权级调整指令ARPL [28.10]--一般情况下的请求特权级设置 [28.11]--为内核接口例程创建调用门 [28.12]--调用门的测试和调用门转移过程 [28.13]--通过调用门实施低特权级到高特权级的转移 [28.14]--通过调用门转移控制时的栈切换过程 [28.15]--通过调用门转移控制并返回的完整描述 [28.16]--创建0、1和2特权级的栈并登记在TSS中 [28.17]--通过模拟调用门返回进入用户程序执行 29--协同式任务切换 [29.1]--多任务和任务切换概述 [29.2]--内核任务的创建和I/O特权级IOPL [29.3]--I/O特权级的修改和POPF指令 [29.4]--任务的用户态和内核态 [29.5]--I/O许可位串和TSS的I/O许可位映射区 [29.6]--任务切换的方法及内核任务的确立 [29.7]--用户任务的创建和初始化 [29.8]--简单的任务调度和切换策略 [29.9]--遍历TCB链表寻找忙任务和就绪任务 [29.10]--通过JMPFAR执行任务切换的过程 [29.11]--内核任务与用户任务轮流执行的过程 [29.12]--任务的终止和清理 30--中断和异常的处理与抢占式多任务 [30.1]--中断和异常概述 [30.2]--保护模式下中断和异常的向量分配 [30.3]--中断描述符表、中断门和陷阱门 [30.4]--本章程序介绍 [30.5]--创建并安装全部的256个中断门 [30.6]--为实时时钟中断创建和安装中断门 [30.7]--加载中断描述符表寄存器IDTR [30.8]--重新设置8259A主片的中断向量 [30.9]--中断和异常发生时的特权级检查 [30.10]--中断和异常发生时的栈切换过程 [30.11]--在中断处理过程中实施任务切换(含NOP指令的介绍) [30.12]--抢占式多任务的执行效果演示 31--分页和动态页面分配 [31.1]--保护模式下的段式虚拟内存管理 [31.2]--每个任务独立的虚拟内存 [31.3]--物理内存的分页以及段到页的拆分 [31.4]--处理器的段部件和页部件 [31.5]--从线性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过程 [31.6]--页目录和页表及其地址转换过程 [31.7]--设计内核的页目录和页表 [31.8]--页目录项和页表项的组成格式 [31.9]--创建内核的页表并初始化低端1MB对应的页表项 [31.10]--设置控制寄存器CR3和CR0开启分页功能 [31.11]--在调试器中观察页目录表和页表 [31.12]--准备将内核映射到虚拟内存的高端 [31.13]--在分页机制下访问页目录表自身 [31.14]--使内核在虚拟内存高端的映射生效 [31.15]--为内核任务创建任务控制块TCB [31.16]--为内核任务的TSS分配内存空间 [31.17]--处理与线性地址对应的页目录项和页表项 [31.18]--根据需要分配物理页并设置页表项 [31.19]--物理内存的页面管理和页映射位串 [31.20]--空闲页的搜索和BTS指令 [31.21]--空闲页搜索和分配的具体过程 [31.22]--确立内核任务并开始创建用户任务 [31.23]--用户任务的内存分配策略 [31.24]--清空内核任务页目录表的前半部分并刷新TLB [31.25]--为用户任务分配内存并创建LDT [31.26]--用户程序的加载和重定位 [31.27]--用户任务页目录表的创建和访问以及INVLPG指令 [31.28]--第二个用户任务的创建和分页模式下的任务切换 [31.29]--分页模式下多任务切换的演示和调试 32--平坦模型(大结局) [32.1]--为什么要引入平坦模型及平坦模型的特点 [32.2]--在主引导程序中创建平坦模型下的段 [32.3]--平坦模型对内核程序分段的影响 [32.4]--平坦模型对加载内核程序的影响 [32.5]--平坦模型下的内核初始化与内核任务的确立 [32.6]--平坦模型下的用户程序结构 [32.7]--平坦模型下的用户任务创建 [32.8]--在用户任务内动态分配内存 [32.9]--平坦模型下的多任务切换演示与调试 X86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 源代码.pdf x86汇编语言-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.文字版.pdf
购买主题
已有 1 人购买
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85 学币 才能浏览
| |
学IT吧 www.xueit8.com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